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9/4107/f91c/8115/c000/00e4/newsletter/feature.jpg?1618559174)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b66/f91c/81e8/9b00/0463/newsletter/12-%E5%B1%B1%E5%BD%A2%E7%9A%84%E5%BB%BA%E7%AD%91%E9%80%A0%E5%9E%8B8.jpg?1618500435)
项目概况
环境学院楼位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未来城校区,总用地面积14460平米,总建筑面积28170平米,建筑包含实验室、办公、报告厅、展厅、地下车库等功能。建设用地西高东低,高差4米。东南侧为校区景观湖及核心建筑图书馆,南侧为景观绿地,北侧为材料学院。设计以退台叠院为理念,力图实现建筑与环境的高度融合,激活教育空间的活力。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, 滨水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98a/f91c/81e8/9b00/044f/medium_jpg/2-%E5%BB%BA%E7%AD%91%E4%B8%8E%E4%B8%9C%E4%BE%A7%E6%B9%96%E9%9D%A2%E5%AF%B9%E6%99%AF.jpg?1618499890)
设计策略
1. 纳景入园
整个建筑呈U行布局,开口朝向东南侧的景观湖,将湖景纳入园中,并与图书馆形成视线上的呼应。建筑南侧为办公楼和教室,将南侧绿地尽收眼底。北侧为实验用房,利用屋顶形成朝东的层叠的屋顶花园。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, 表皮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989/f91c/81f9/7400/054e/newsletter/1-%E8%BF%9C%E6%99%AF.jpg?1618499884)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ab1/f91c/81f9/7400/055b/newsletter/7-%E5%B1%82%E5%8F%A0%E7%9A%84%E5%AE%A4%E5%A4%96%E6%99%AF%E8%A7%82%E7%A9%BA%E9%97%B4.jpg?1618500230)
2. 因地制宜
建设用地呈梯形,场地西高东低,高差达4米。设计在东西两个方向形成不同高程的门厅,建筑开放易达。为避开东北角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站,北侧建筑形态成折线步步收进,并通过层层退台呼应地势高差,形成富有节奏、依山就势的的建筑立面形象。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a74/f91c/81e8/9b00/0458/medium_jpg/6-%E6%99%AF%E8%A7%82%E6%BC%AB%E6%B8%B8%E8%B7%AF%E5%BE%84.jpg?1618500150)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b39/f91c/81e8/9b00/045f/medium_jpg/9-%E9%A6%96%E5%B1%82%E7%9A%84%E5%BA%AD%E9%99%A2.jpg?1618500318)
3. 立体园林
建筑着力围合出一个面向湖面的立体园林:首层围合出两个不同高程的花园,且相互连通。东侧景观坡道向上延伸至二层,将室外广场和屋顶花园连为一体,创造出开放的景观漫游路线。南北两侧通过连廊和屋顶形成层叠的室外景观空间。立体园林让师生在工作研究之余能够走出室外,拥抱自然,促进交流和活力。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ad0/f91c/81e8/9b00/045c/newsletter/8-%E5%B1%8B%E9%A1%B6%E8%8A%B1%E5%9B%AD.jpg?1618500257)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18 的图像 30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cc5/f91c/81f9/7400/056a/newsletter/18-%E5%BC%80%E6%94%BE%E5%BC%8F%E9%98%B6%E6%A2%AF%E5%B1%95%E5%8E%85.jpg?1618500718)
4. 高“山”流“水”
建筑造型以高山流水为概念,强调内柔外刚的自然山水特征。建筑外形简洁挺拔,开窗富有节奏韵律,内院部分如绿色覆盖层层叠叠的自然山体,营造出富有活力的科研建筑形象。室内设计以“水”为主题,以流畅的金属板、石膏板作为主要装饰材料,结合渐变的照明,形成飞流直下、长河奔涌的艺术效果。山水相映、曲回流转的空间形象强烈的传达出环境学院以水为主题的学科特征。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9fe/f91c/81e8/9b00/0453/newsletter/4-%E5%B1%82%E5%B1%82%E9%80%80%E5%8F%B0%E7%9A%84%E5%BB%BA%E7%AD%91%E9%80%A0%E5%9E%8B.jpg?1618500015)
![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环境学院楼 /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- 建筑图](https://images.adsttc.com/media/images/6078/5c42/f91c/81e8/9b00/046b/newsletter/15-%E8%A5%BF%E4%BE%A7%E4%B8%BB%E5%85%A5%E5%8F%A3.jpg?1618500590)